足球亚盘看盘技巧以及分析

必背:《左传》中的经典名句汇总
栏目分类
必背:《左传》中的经典名句汇总
发布日期:2025-05-21 11:03    点击次数:132

‌一、治国与权谋‌

‌1.“多行不义,必自毙。”‌

出处:《郑伯克段于鄢》

翻译:作恶多端的人,最终会自取灭亡。

解读:揭示因果报应的必然性,警示统治者不可肆意妄为。

‌2.“辅车相依,唇亡齿寒。”‌

出处:《宫之奇谏假道》

翻译:颊骨与牙床相互依存,嘴唇没了,牙齿就会受寒。

解读:比喻利害相关的双方必须互相支持,孤立则共损。

‌3.“礼,经国家,定社稷,序民人,利后嗣者也。”‌

出处:《隐公十一年》

翻译:礼法是治理国家、安定政权、规范百姓、造福后代的关键。

解读:强调礼制对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。

4.“政宽则民慢,慢则纠之以猛;猛则民残,残则施之以宽。”‌

出处:《子产论政宽猛》

翻译:政策宽厚,百姓易怠慢,需以严厉纠正;政策严苛,百姓易受害,需以宽厚补救。

解读:主张治国需宽严相济,动态平衡。

‌二、战争与策略‌

‌1.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‌

出处:《曹刿论战》

翻译:作战靠勇气,第一通鼓士气最盛,第二通渐衰,第三通便衰竭。

解读:强调把握时机与心理战的重要性。

‌2.“师直为壮,曲为老。”‌

出处:《晋楚城濮之战》

翻译:军队正义则士气高昂,不义则士气低落。

解读:战争的正义性是胜负的关键因素。

‌3.“居安思危,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。”‌

出处:《襄公十一年》

翻译:安定时要想到危险,有所准备才能避免祸患。

解读:治国、处世均需未雨绸缪。

‌三、处世与人性‌

‌1.“度德而处之,量力而行之。”‌

出处:《隐公十一年》

翻译:衡量德行来处世,估量能力去行事。

解读:强调自知之明与务实态度。

‌2.“人谁无过?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”‌

出处:《宣公二年》

翻译:谁能不犯错?知错能改,便是最大的善。

解读:宽容改过之人的智慧,体现儒家的道德观。

‌3.“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。”‌

出处:《成公四年》

翻译:不是同族的人,心思必然不同。

解读:反映春秋时期对族群差异的警惕,后世引申为对异己者的不信任。

4.“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”‌

出处:《曹刿论战》

翻译:身居高位的人目光短浅,不能深谋远虑。

解读:批评统治者的局限性,主张重视民间智慧。

四、哲理与警示‌

‌1.“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。”‌

出处:《桓公十年》

翻译:普通人本无罪,但身怀珍宝便会招来灾祸。

解读:警示人需低调处世,避免因财富或才能招致嫉妒。

2.“树德莫如滋,去疾莫如尽。”‌

出处:《哀公元年》

翻译:培养德行需日积月累,铲除祸患要彻底干净。

解读:强调德行的持久性与除恶的坚决性。

3.“我无尔诈,尔无我虞。”‌

出处:《宣公十五年》

翻译:我不欺骗你,你也不防备我。

解读:倡导诚信互信,反对相互猜忌。

4.“弈者举棋不定,不胜其耦。”‌

出处:《襄公二十五年》

翻译:下棋时犹豫不决,便无法战胜对手。

解读:比喻行事需果断,优柔寡断终致失败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